約翰列儂的傳記

約翰列儂,傳奇搖滾樂隊“披頭士”的創始人之一,是一位具有卓越表現力的人。 這使他成為該組織的創意領袖之一,並為搖滾樂的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對世界有著自己特殊的理想主義觀點,並試圖改變它。 感謝這個對世界的承諾,諸如“想像”和“給和平一個機會”這樣的著名歌曲誕生了。 讓我們回顧約翰列儂的傳記,作為上個世紀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的生平事蹟。

約翰列儂的童年和青年

約翰列儂1940年10月9日出生在英格蘭西北部的利物浦市。 他的父母是朱莉婭斯坦利和阿爾弗雷德列儂。 約翰出生不久,一對年輕的列儂分手了。 當這個男孩4歲時,他的母親把它交給了他的妹妹咪咪史密斯,並開始組織一個新人的私人生活。 史密斯 - 米米和她的丈夫喬治 - 是一對無子女的伴侶。 與此同時,咪咪嚴肅地提出了約翰,並不鼓勵他喜歡音樂。 1955年他去世後,約翰更接近他的叔叔喬治,他與他的母親朱莉婭接近。

兒時的約翰列儂思想敏銳,傾向於諷刺他的思想。 在校學習多年並沒有給他帶來快樂,因為他的單調,這大大降低了他的學習成績。

約翰列儂的真正激情是音樂。 1956年,他創立了樂隊“採石工”,其中包括他的學校朋友。 列儂自己以吉他手的身份加入樂隊。 後來,他遇到了Paul McCartney和John Harrison,他也參加了樂隊。

1958年,約翰列儂的母親朱莉婭不幸去世。 穿過馬路,她在警察的控制下坐在汽車的車輪下。 這件事大大地影響了約翰作為一個人。 他非常依戀自己的母親,所以在未來他會在他心愛的女性中尋找她。

在最後的學校考試中絕對失敗後,約翰列農進入利物浦藝術學院。 在這裡,他遇到了他未來的妻子辛西婭鮑威爾

1959年,“採石工”不復存在,小組得名“銀披頭士”,後來改名為“披頭士”。

約翰列儂在他的年輕和成熟的歲月裡

在60年代初,當“披頭士”首次出國巡迴演出時,約翰列儂嘗試了毒品。 在同一時期,布萊恩愛潑斯坦成為樂隊的經理,其外觀標誌著披頭士樂隊的歷史上又一個新階段。 小組成員在舞台上停止吸煙,並在演講中使用了“強烈的詞彙”。 在音樂家的形像中,也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皮夾克現在已被經典西服取代,夾克沒有翻領。 儘管這些創新並不讓團隊滿意,但他們允許顯著提高團隊的評級並使其更受歡迎。

1962年,約翰列儂與辛西婭鮑威爾結婚,1963年,這對夫婦有一個名叫朱利安的兒子,以朱莉婭的母親命名。

到1964年,“披頭士”正在贏得全球的聲譽。 在此期間,該組織的領導人是約翰列儂。 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他對毒品的依賴迫使他離開集團,失去了領導職位。 Brian Epstein去世後,該組織的管理層被其中一名參與者Paul McCartney接管。 在披頭士樂隊的創造力中,存在著重大的矛盾,這是由他們對世界觀的不同所決定的。 這次也是該團隊成員形象發生變化的標誌。 著名的服裝已成為過去,整齊的髮型取代了長發,鬍鬚,甚至鬍鬚。

1968年,約翰列儂與辛西婭鮑威爾離婚。 原因是他與藝術家小野洋子的叛逆。 後來,1969年,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舉行婚禮。

到1968年,兩位領導人 - 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的共同要求達到了高潮。 因此,當最後一張專輯“The Beatles”“Let It Be”發行時,樂隊已經完全解散。 約翰列儂與他的妻子小野洋子開始了他的獨唱生涯。 早在1968年,他們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儘管沒有音樂。 而在1969年,列儂和小野組成了一個名為“Plastic Ono Band”的聯合小組。

約翰列儂的積極政治活動在1968年至1972年期間下跌。 它的開頭以“Revolution 1”和“Come Together”等歌曲為標誌,被記錄為“The Beatles”的一部分。 約翰列儂代表世界和平。 1969年,為了支持他的信念,他和洋子一起安排了一次所謂的“床上訪問”。 穿著白色睡衣,用鮮花裝飾他們的酒店房間,約翰和洋子整天躺在床上接受媒體採訪。 床上行動的主要吸引力是越南停止侵略。 風雨如磐的政治活動導致列儂面臨心理危機,得益於阿瑟·亞諾夫博士,他得以離開。

1971年,約翰列儂的傳奇專輯“Imagine”出現,充滿了創作者的理想主義觀點。 後來,在1969年以後,Lennans有權在美國生活,John立即開始積極地促進美國的權利和自由。

創意時期充滿了激進變革的呼籲,於20世紀70年代初結束。

1973年,美國當局命令約翰列儂在短時間內離開該國。 與他的妻子離別持續了一年多。 此時,小野洋子被她的秘書梅鵬取代。 然而,約翰列儂在與梅的一對中沒有發現任何屬靈的親密關係。 與妻子長期分離,創造力下降導致心理危機重演。

1975年,約翰列儂再次成為父親。 這次他的兒子給了他第二個妻子小野洋子。 這個男孩被稱為肖恩。

約翰列儂的最後一張專輯是1980年與小野洋子合作發行的“雙重幻想”。

約翰列儂之死

約翰列儂於1980年12月8日晚上傍晚遇害。他的殺手是美國人馬克戴維查普曼,他幾個小時前收到了新專輯“雙重幻想”封面上的列儂的簽名。 約翰列儂和他的妻子小野洋子回到家後,在背部受到4枚槍傷。 儘管紐約最近的城市醫院的音樂家手術住院,但醫生無法挽救他。 約翰列儂的屍體被火化,灰燼被交給了小野洋子的妻子。

另請閱讀

1984年,全世界看到了他最後一張死後的專輯“牛奶和蜂蜜”。